7月16日,一则通报引起关注,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曾砸5.4亿元建“瑶汉养寿城”,时任恭城县委书记邓晓强,让其实际控制的公司承建,并挪用财政资金6500万元用于该“私利”工程,已建成的11栋建筑中有6栋闲置。
而8月2日广西通报的另一起案例,把同一套“老剧本”又“演”了一遍:时任贺州市富川县委书记陈华不顾实际情况,执意拍板上马“水秀”和“灯会”旅游项目,总投资2230万元,半年停摆、两年后拆灯。
近期,不少类似的案例被通报,释放出对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零容忍、一严到底”的鲜明信号,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给“形象政绩”留生存空间。
“烂尾”的政绩工程
近一段时间以来,多地通报“政绩工程”烂尾问题,为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
广西纪检监察网8月2日通报显示,2017年,陈华不顾富川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实际情况,未经充分科学论证,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执意决定在福利镇神仙湖上马项目。
“水秀”和“灯会”项目于2018年1月完工开放。然而因前期投资风险评估不充分,仅运营半年就因入不敷出而陆续停运。2019年9月,“灯会”项目因设施毁损严重被拆除,“水秀”项目则完全闲置,致使国家利益受损,当地群众反映强烈。
7月16日,恭城县委书记陈代昌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的通报,专题研究恭城县瑶汉养寿城项目。
2018年,恭城瑶族自治县不顾当地实际条件,在缺乏人才、产业基础的情况下,强行推动建设总占地面积约140亩的瑶汉养寿城文旅项目。项目规划总投资16.5亿元,目前实际投资5.4亿元,后因资金链断裂部分项目已停工烂尾,成为“半拉子”工程,已建成的11栋建筑中有6栋闲置,利用率低、效益不佳、浪费严重,群众反映强烈。
8月5日消息,吉林省辽源市委原常委、东丰县委原书记曾海洋涉嫌受贿罪一案,由吉林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5月30日,吉林曾通报4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其中就包括曾海洋盲目举债上马不符合当地实际的项目,搞“政绩工程”问题。
2018年5月至2024年12月,曾海洋担任东丰县县长、县委书记期间,政绩观错位、违背新发展理念,脱离当地实际,急功近利、盲目举债,主导推动投入巨额资金兴建“东丰国际梅花鹿产业创投园”项目,2022年底投入使用至今,仅有少量企业入驻,项目长期处于严重亏损状态,给财政造成严重负担。
2022年12月,邓晓强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025年1月20日消息,陈华被查;6月21日消息,陈华被“双开”。
资金的“乾坤大挪移”
2230万元——对年财政收入仅8亿元的富川瑶族自治县意味着什么?
这笔钱足以改扩建数所乡镇寄宿制小学,或为全县乡村修建数十公里硬化道路,抑或发展具有持续造血功能的特色产业。
然而在时任县委书记陈华的决策下,这些资金变成了“一场光影盛宴”。更令人震惊的是,他擅自决定“先进场施工后补办招投标手续”,使规则沦为形式。
官方通报称,时任恭城县委书记的邓晓强只手遮天,在缺乏人才、产业、环境基础及对宏观经济形势把握不准的前提下,借县四家班子领导会议强行推进“瑶汉养寿城”项目,让其实际控制的公司承建,并挪用财政资金6500万元用于该“私利”工程。
此前引发舆论关注的河南平顶山鲁山县“715万元修牛郎织女雕塑”,最近有了新进展:
2025年7月16日深夜,平顶山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经查,鲁山县委、县政府在雕塑项目动议、决策、实施过程中,存在决策不规范、监管不到位问题。同时,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先建后招、围标串标、价格虚高问题。经第三方工程咨询公司对该项目重新核算,核定结算造价为2071949.29元。
类似陈华和邓晓强这样的干部,把民生工程当成个人仕途的“垫脚石”,“以‘作秀’代替‘做事’、以‘造势’代替‘造福’”。他们追求在任期内快速出政绩,却给地方留下难以弥补的损失。
建好制度防火墙
今年以来,被通报的烂尾政绩工程已覆盖多个省份,文旅“造景”、轨道交通、灯光秀成为“重灾区”;中央和地方同步启动专项整治,治理正在从“事后问责”走向“事前熔断”。
在富川,2230万元对国家级贫困县而言绝非小数;在恭城,16.5亿元的总盘子更是超过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数的一半。
数字一摆,就知道项目不是算过账,而是“拍过脑袋”。县委书记现场拍板、“先施工后补招标”的桥段一再出现。
这种“开幕时锣鼓喧天,落幕时一地鸡毛”的结局,展现的是权力失控的深层病灶:超越发展阶段盲目投资;决策程序被架空;最终伴随权力寻租与财政成本的沉没。
这背后,也展现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错位。文旅项目、大型雕塑等具有“可视化”特征,易在任期内凸显“政绩”。比如,陈华推动水秀项目时宣传“打造广西首例光影盛宴”,试图将其包装为文旅创新标杆。
鲁山在退出贫困县序列仅3年后即豪掷715万建雕塑,将财政压力转嫁后人,恰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时新增相关表述,力求根治的“新官不理旧账”顽疾。
整治形象工程,必须下猛药、出重拳,构建系统性的制度防线,需从决策机制、考核体系、监督问责等多维度着手,建立防止权力任性的“制度笼子”。
首要的是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追责制,对造成重大损失的项目,即便相关干部已调离或升迁,也要严肃追责。
重构干部考核体系也是关键一环。必须改变唯GDP、唯项目论的考核方式,引入群众满意度、项目可持续性等指标,让“群众满意”而非“上级注意”成为干部履职的指挥棒。
强化监督问责不可或缺。对造成重大损失者要实行终身追责,既要打“板子”更要追“票子”。
把这6500万元、2230万元和715万元的资金,撒向“可丈量、可检验、可持续”的民生清单,远比一场“光影水秀”更能赢得掌声。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 | 石静莹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陈地杰 李卓华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龙飞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胜宇配资-胜宇配资官网-配资交易网-股票配资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