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深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高能级国际贸易枢纽的新使命。
“外贸第一城”的荣誉光环下,是更加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关税战”等不确定因素的阴霾波动,然而,深圳经济“半年报”显示,深圳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展现出经济的韧性和内生动力,其中外贸进出口、出口规模均居内地城市首位,不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强劲增长等亮点,数据显得“难能可贵”。
在《意见》带来的新机遇下,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深圳如何稳外贸、促消费?围绕打造高能级国际贸易枢纽,又有哪些政策礼包落定?南都《圳有为》栏目对话深圳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非梦,看深圳商贸的信心、定力与未来的进阶之道。
南都:此前,《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发布,赋予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新任务新使命,提到深圳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更大力度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高能级国际贸易枢纽。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您认为深圳商贸的信心和定力是什么?《意见》的出台又释放了哪些信号?
张非梦: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回顾40多年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峥嵘岁月,我们靠率先开放赢得了先机、塑造了优势,聚焦当下,更要以深化改革开放赢得战略主动、扩大战略优势,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作基地、作平台、作通道、作枢纽。
近年来,我们持续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助力企业开拓新兴外贸市场,积极培育外贸新产品、新业态、新品牌,推动外贸“含新量”不断上升。202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超过4.5万亿元,规模跃居全国城市首位,其中出口实现“32连冠”。2025年上半年,深圳外贸在过去5年年均复合增速超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基础上,顶住外贸冲击压力,凭借厚实的创新底色、发达灵活的民营经济、“一带一路”市场上的超前布局、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牢牢稳住了基本盘,进出口、出口规模居内地城市首位,进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定位,我局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坚持双向开放更好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体现担当,大力支持和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出口、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口:一是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行动,营造有利于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二是持续完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机制,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三是健全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工作机制,推动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加快融合、互促互进;四是加快培育世界一流商贸企业,集聚更多高能级贸易主体和贸易平台,立足“买全球、卖全球”不断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
同时,一如既往做好双向投资服务保障工作,吸引全世界更多资本、企业、技术和人才汇聚深圳,推动更多深圳产品、标准、品牌、服务走向全世界。一方面,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打造“全球最佳投资首选地”;另一方面,支持企业全球化布局经营,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多维专业服务配套,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南都: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商务部门推出“2025年深圳稳外贸支持政策要点十条措施”“2025年深圳服务贸易发展扶持政策要点十条”等,这些措施出台后反响情况如何?围绕高能级贸易枢纽定位,还有哪些重点措施在谋划?
张非梦:今年4月,我们发布“2025年深圳稳外贸支持政策要点十条措施”,积极防范和化解外部冲击风险,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今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延续了强劲增长态势,上半年再增长8%。截至目前,市区两级共助力近5500家企业赴境外参加了126场国际知名展会,覆盖了37个国家/地区,推动企业加快布局国际市场。服务外贸新业态方面,我们推动人保财险、平安财险等6家深圳优质保险机构成立共保体,推出“跨境电商保”试点项目创造性采用保证保险,精准服务深圳跨境电商阳光化企业,帮助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强化金融赋能外贸方面,我们推动进出口银行、微众银行、出口信保、“单一窗口”等主体,发挥政策性银行资金优势+数字银行技术优势+政策性保险风险保障优势+政府信息平台信息优势,四方协同风险共担,联合推出“微贸贷”外贸企业专属融资产品,积极破解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痛点。
接下来,我们会同海关、口岸、交通等单位落实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5方面29项政策措施的同时还结合地方实际,加力推进4方面13项措施,覆盖了货物贸易、数字贸易、绿色贸易、金融税务服务等领域,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
在服务贸易方面,近年来,深圳全力推进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打造一批服务贸易重点示范平台。自获批全面深化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五年以来,深圳扎实推进试点任务,102项改革举措已全部落地见效,6项创新成果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集,成功培育了2个国家级、2个省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今年还组织20家企业和2个项目成功入选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进一步展现了深圳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深港澳合作也更加紧密,截至目前,前海已实现61名境外证券专业人士完成执业登记,9名香港期货专业人才完成执业备案登记,60位香港专业人士获得注册城乡规划师、398位获得勘察设计工程师、244位获得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
接下来,我局将着重做好“五个突出”优化服务贸易发展环境,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一是突出政策支持引领,从促进贸易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全面提升服务贸易等方面推动服务贸易规模提升;二是突出平台载体赋能,打造高能级服务贸易平台,加快服务贸易创新集聚发展,积极申报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争取更多改革措施落地深圳;三是突出市场主体培育,深圳近期发布《深圳市商务局2025年服务贸易发展扶持计划(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扶持项目)申报指南》,推动产业与贸易融合发展,支持深圳服务贸易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四是突出营商环境建设,强化政务、融资、空间等全周期、全场景服务,打造一流的服务贸易营商环境;五是突出部门协同联动,加强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协同配合,全域全员发展服务贸易。
南都:《意见》提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具体包括支持综合保税区外的重点企业开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符合环保要求的“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试点等,可否结合《意见》谈谈接下来商务部门如何贯彻落实?
张非梦:区外保税维修是指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以保税维修的方式将存在部件损坏、功能失效、质量缺陷等问题的货物从境外运入境内进行检测、维修后,再全部复运出境的新兴业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不断增长,深圳保税维修业务规模持续攀升、维修范围不断扩大,为企业转型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拓展外贸空间提供了新赛道和新机遇。
2023年,深圳获批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开展相关自产出口产品保税维修业务后,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全力拓展市场,形成以生产订单带动维修订单、以维修订单促进生产订单的良性循环。2024年初,我们联合生态环境、海关等部门,结合企业业务发展需求,积极指导比亚迪公司申报全球保税维修业务并顺利获批,维修范围从自产产品延伸到全球同类产品,对促进比亚迪保税维修业务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起到重要作用。
接下来,将继续会同有关单位指导条件成熟的企业积极申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保税维修业务试点,充分发挥综合改革试点牵引作用,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赋能,帮助企业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维修服务,进一步增强深圳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南都:促消费是今年政府部门的重点和关键词,深圳市推出39条工作措施全力以赴提振消费,今年以来深圳消费市场有哪些亮点和特色?接下来有哪些消费领域重点值得期待?
张非梦:深圳市商务局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办好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推动行业创新发展,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推动“消费-产业-经济”正向循环。
一是“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新动能。今年上半年,深圳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惠及超1100万人次,带动销售额超412.6亿元;其中汽车销售8.5万台,带动销售额近210亿元;家电产品销售776.6万台,一级能效占比超70%,销售额130.7亿元;数码产品销售256.3万台,销售金额近70亿元。
二是系列活动培育消费新热点。按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全年促消费”要求,组织“深圳之夏消费季”“深圳新型消费季”“深圳跨年新春消费季”“甜蜜经济服务月”等系列促消费活动795场,开展“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智能生活焕新计划”“烟火深圳”等专项活动,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城市促消费品牌,在今年央广总台发布的“美好生活城市之夜”活动上,深圳获“美好消费典范城市”荣誉。
三是优化政策撬动消费新增量。推进市内免税店建设和离境退税门店建设,增设福田、罗湖、深圳湾等离境退税口岸,全市离境退税门店超1600家,即买即退集中退税商圈超过12家,率先实现“一单一包”“线上退税”等业务试点。今年上半年,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办理业务量分别增长2倍和4.3倍。境外人员在深消费超120亿元,增长近30%。
四是“首发经济”创造消费新体验。大力发展首发经济,打造知名品牌首发、首秀、首展、首店的集聚高地,1-6月全市新增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超502家,华为、荣耀等品牌在深举办新产品首发,沃尔玛全球供应商大会在深举办。同时,首发了《深圳手信2025新品推荐榜单》,“加推深圳城市AI名片”“噜咔博士AI拍学机”“时空壶AI耳机”等创新产品展示了“科技+”新消费品牌的魅力。
五是多元场景点燃消费新引擎。今年深圳推出20多条“高颜值最深圳Citywalk新城景”,这些路线结合自然景观、运动体验和科普教育,为市民消费提供新载体。如“深业上城+莲花山公园+中心公园+笔架山体育公园”,通过空中廊桥,联通年客流量超4600万人次的超级综合体和两个高颜值公园,打造“商圈+公园”的范例。
下一步,我局还将多措并举持续提振消费、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不断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大力发展新型消费、服务消费,全力落实国家级试点城市建设,如以申报建设汽车消费流通试点城市为契机,推动汽车赛事、房车露营等发展,释放汽车后市场潜力;用好国家市内免税政策,扩大离境退税商店数量,推动市内免税店开业,吸引境外游客到深消费;发展即时零售、智慧商店等新零售业态;打造新消费品牌创新城市,培育老字号、打造新潮牌,持续实施品牌瞪羚计划;壮大智能、绿色、健康、时尚、国潮等新的消费增长点,鼓励以市场化形式持续组织推选一批新潮个性的“深圳手信”。
策划:刘岸然
统筹:徐全盛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璐
拍摄:南都N视频记者 赵炎雄 部分图片由深圳市商务局提供
设计:梁雪儿
胜宇配资-胜宇配资官网-配资交易网-股票配资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